2)第一百一十九章 专业化工程营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岁七月,河复溢卫州王供及汲县上下埽、怀州黄沁、滑州韩村;

  已丑,遂大决于澶州曹村,澶渊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于梁山、张泽泺,分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于淮,一合北清河入于海,凡灌郡县四十五,而濮、齐、郓、徐尤甚,坏田逾三十万顷。

  这次决堤使得河北水系被破坏,黄河乱流制造了庞大的黄泛区,彼处大河行流散漫,河内殊无紧流,旋生滩碛,动辄就发生水患。

  四年前,林冲便是因为黄河决堤形成的洪灾,在沧州待不下去了才来之罘湾投奔徐泽。

  神宗朝的这次回河,还使得南清河带着大量的泥沙南下,让原本相对稳定的淮河失去控制,之后淮河洪水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便骤增。

  这就是赵宋留给其后金、元、明、清四个王朝大几百年享用不尽的“遗产”,也是同舟社日后不得不面对的大难题。

  自古以来,治水都是举国之力才能为的大事,而且稍有不甚就会导致民怨沸腾,政权覆灭。

  以同舟社现在的实力和地盘,徐泽当然不可能分不清轻重,做这等没头没脑的事,但也不能全无准备。

  过去的几年,他一直在占领区内大力推进水利工程,既是提升农业基础建设水平的需要,也是为解决这一难题积累人才和经验。

  但这些事就没必要对张叔夜讲了,徐泽做事向来都是藏头露尾,让人难窥其全貌。

  “淮阳军本就隶属于京东东路,‘李子义’既为经略副使,在淮阳军筑城以沟通三地,乃职责所在。取海州已是不得已而为之,岂能舍近求远,再下涟水军和楚州,扰乱民生?”

  张叔夜入社的时间太短,还没有适应徐泽说话的风格,猜不出社首的心思,张了张嘴,终是没有再说话。

  徐泽转身,吩咐道:“开始吧!”

  听到命令,李忠所在的工兵营立即出动,开始架设浮桥。

  在此筑城这么大的事,当然不可能是临时起意。

  自去年与赵宋朝廷达成停战协议后,徐泽就命时迁亲自带人测绘这一带的地形,并走访了周边百姓,询问沭水水文数据后,才确定最终的筑城地点。

  以三师(师正牛皋)的战力,渡过不算太宽的沭水立营筑城,并不是多难的事。

  但徐泽仍很重视,亲往一线查看,给了三师工兵营极大的压力。

  架设浮桥前几天,李忠用小船带着丝绳在河面上往返丈量十余次,反复确认架桥处河面的准确宽度。

  又于上游准备平底沙船二十余艘,载巨竹运至此处试架浮桥,

  架桥时,先在河岸把每三艘联成一段一段的浮桥单元,然后衔尾运至河中,逐一拼接成桥。

  这样能使众多人员同时操作,而且大量作业在河岸进行,更快捷更安全。

  考虑到现在是夏日,上游随时都可能涨水,李忠除了在两岸打桩固定浮桥外,还加用了六个大铁锚,将浮桥固定在河中。

  浮桥的中断,考虑到河水急流,乃用筏替舟,以减少迎水面,降低桥身受到的水压。

  因为海州的“意外”陷落,淮阳军知军担心派的兵少了不够红五营吃,派得多了又担心下邳、宿迁守不住,其人不敢担责,只维持之前的兵力部署,没做任何调整。

  所以,这一片平日里几乎没有宋军来此巡逻。

  即便如此,李忠也不敢有半点含糊,严格落实桥面铺沙、上游设置铁索等手段,以达到防火攻、防撞击的要求。

  在社首和张知州的见证下,工程营仅仅用了两个时辰便架设完了浮桥。

  整个过程快速又有序,一如之前四师占领朐山的“战斗”一样。

  晚饭前,三师就已经在河对岸筑起了坚固的营寨。

  待淮阳军驻军的巡逻分队发现此处异常时,已经是两天后了。

  请收藏:https://m.diaojia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