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五章 盖棺定论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现在这一步,已经很少有具体事务必须徐泽这个社首亲力亲为了。

  其人的主要精力用在制定规则和战略,考察选拔维护规则和执行战略的人选上。

  劝进是此时建国前必走的形式之一,也可以是徐泽考察治下有效手段。

  “好吧,这些事我已经知道了,燕京与之罘、平南、诸城和大名等地的情况都不同,我们以后一段时间要立足于此,你要抓紧时间将监曹的相关职司完善起来。”

  孙石点头,退下,徐泽又命林完喊来外曹曹首王四。

  因为外曹的很多业务和军事情报有关,所以王四直接随大军行动,比孙石到燕京的时间更早。

  其人在社首传唤之前,正处理完开封府刚报上了的情报。

  一进官厅,王四就立即拣重点说汇报。

  “开封城中已经传开了同舟社北伐底定燕京的消息,民间热情极高,但朝廷的表现异常冷淡,我估计王黼坚持不了多久。”

  “这厮心思重啊!”

  拿下燕京后,徐泽就立即向赵宋朝廷报了捷,并命外曹在开封展开宣传。

  其目的当然不是请功讨赏,而是为了同舟社下步的战略铺开宣传。

  至于赵宋君臣的矛盾心理,也很好理解。

  同舟社北伐成功固然是好事,开封军民至少不用再担心北虏会随时南下了。

  但徐泽全取燕云,一血赵宋百年之耻,便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声望。

  只要稍加运作,即可盖过得位不正的赵氏,获得“大义”名分。

  东京城中的赵官家之所以能在祸害天下这么久后,还可以赖在龙椅上,靠得是虚无缥缈的“大义”。

  现在,连“大义”都快没了。

  该怎么办,赶紧禅让么?

  所以,站在教主道君皇帝的角度,平心静气地接受同舟社北伐成功的事实是不可能的。

  但赵宋朝廷不是赵官家一个人的朝廷,徐泽大势已成,别有心思的大臣肯定大有人在,面对同军攻下燕京的消息,不应该表现这么冷淡才对。

  朝廷异常反应的背后,最大的可能是王黼可能已经失势,或者,其人又与赵佶勾搭在一起了。

  徐泽其实不太关心赵宋朝廷对北伐成功的反应,也不怎么关心王黼的命运。

  他要的只是在北伐的关键时刻,赵宋别拖自己的后腿就行。

  现在,同舟社已经在燕京站稳脚跟,王黼也不是自己的亲信,双方当初的合作也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赵佶既然想闹,就让他闹吧。

  等得就是你们闹!

  放下赵宋朝廷之事,徐泽又问起辽国朝廷的处理情况。

  “辽国遗臣的分化、渗透怎样了?”

  “计划比较顺利,辽人安心了不少,很多人怕去见天祚帝,主动卖身投靠,我不敢收太多,只安插了三个钉子。”

  “嗯!”

  徐泽点点头,认可了王四的想法。

  李处温、萧德妃率众投降后,经过甄别,同舟

  请收藏:https://m.diaojia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