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宋才同用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宋朝廷来说,驱虎吞狼,调反骨仔李成到光州这等困龙之地平乱,确实不失为解决当前窘境的两全之计。

  李成部装备精良,又经历过多次实战考验,对付光州民乱并不是多难的任务。

  不过,此战的重点并不是打仗,李成也不是朝廷的忠实走狗。

  其人之所以痛快接受朝廷的新任命,就是因为其部太需要一块立足之地了。

  因而,再度开拔前,李成便先将召集麾下众将开会统一思想。

  其人分析了同宋两国当前形势,认为天下迟早要大乱,好汉子生于世,当借此良机干一番大事业。

  但在此之前必须先取得一块立身之地,等乱世来临才能进退自如。

  流窜作战和取得根基之地的战法完全不一样,首重军纪,军纪不行,军队再能打都不可能站稳脚跟。

  李成要求众将严格约束部下,不得扰民,违者定斩不饶。

  其人深知麾下将士人心各异,并没有把话说死。

  承诺待打下了光州后,诸部不愿继续服役者可授予田地,就算将来自己败了,这些人也不用担心受到牵连。

  随后,其人便严格按照朝廷制定的行军计划,边行军边整顿军纪。

  进入光州后,李成并没有仓促出击,而是又在商城镇休整了五日,以继续整顿兵马并打探敌情。

  在这里,其人得到了精通政务刑名的本路人才黄文炳投靠。

  黄文炳本是无为军通判,当年樊瑞在无为军搞事,其人因尽忠职守“顽抗义师”,一家老小均遭樊瑞所害。

  动乱平定后,无为军政治格局重新洗牌。

  黄文炳的位置遭人惦记,有人供出其兄黄文烨在樊瑞之乱中曾勾结匪人,证据是贼军数过其家而不入,其人受兄长牵连而落职。

  这之后,孑然一身的黄文炳便流落淮南西路各军州,靠卖字画为生。

  但其人终究没能彻底熄灭功名之心,一直谋求做事的机会。

  李成率军进入光州后就严格约束部众,整顿军纪,做派完全不同于一般官军。

  这一点成功引起了黄文炳的注意,其人乃主动入营投靠,并献上破敌之策。

  对黄文炳这个突然冒出的淮南人,李成出于本能并不信任,但他也没有拒绝黄文炳的投靠。

  原因很简单,其部是由河东和河北人为主体的过江强龙,要想在光州站稳脚跟甚至放眼淮南西路,就不能一味强硬,最好是先接纳部分地头蛇。

  经过数次试探,李成基本确认了黄文炳的投靠确属真心。

  更难得的是黄文炳历经人生大悲苦,只剩下了对功名的执念,辅佐李成这等拥兵自重的军头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在本地带路党的帮助下,李成于定城、光山和柴水三战三捷,一举打服了本地势力,展示了其人过江猛龙不惧地头蛇的彪悍。

  其后,李成又模仿大同帝国在河东路的做法,以军事镇

  请收藏:https://m.diaojia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