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八章 老臣闻渊_奋斗在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老臣闻渊

  闻渊这位老臣,年纪大了。仕途上也没有多少指望了。

  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而今他的精力,将吏部那一摊子事情,弄清楚都有些困难了。更不要说再进一步,执掌内阁了,如果他年轻一点,哪怕仅仅年轻十岁,他也有几分当仁不让。

  而且却是不行了。

  只需看历史的严嵩,严嵩在前期多少手腕,可以说是高明,但是临倒台连出昏招,能被严世蕃糊弄。严嵩之倒台,与其说严世蕃牵连,不如说严嵩精力不济了。

  而今闻渊也是如此。知道自己已经不能承担繁剧的朝政了。当吏部尚书,还可以选几个得用的下属,还分担政务,但是内阁大学士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这也是闻渊愿意与夏言合作的原因。

  只是,他可以与夏言合作,却不可能与严嵩合作。

  无他,道不同不相为谋。

  对于严嵩倒夏,闻渊一开始就是一种旁观的态度,反正他这个老臣,并不是夏言的嫡系。夏言为人也霸道,没有求到门前,也没有什么政治交换,闻渊才不会无端为夏言卖命。

  只是,严嵩为人处世太不堪了。在倒夏之后,立即发动曾铣冤案。这触犯了闻渊这位老臣的底线。

  且不说,复套之事,闻渊也是赞同的。即便不说复套,曾铣也不是能随便处置的大臣。

  前文说过,自从刘天和之后,大明帅臣边臣,就缺了不少。最少并没有那种能执掌三边,或者宣大,令胡儿不敢南下牧马的边臣了。而大明现存的能打仗的大臣,曾铣不能算首屈一指,但也不出前三之列。

  即便他是夏言的党羽,出于清除异己的考虑,要搞掉他。

  闻渊也能接受。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宰相也要换换人。

  只是曾铣可以流放,可以贬官,可以罢职闲居。但不能死。

  毕竟,不管严嵩等人怎么说,闻渊都看得明白,大明边事情况并不是太好的。只要曾铣还活着,他日朝廷有事,一纸文书,就能让曾铣官复原职,再加上曾铣在边关的旧部。说不定能挽回危局。

  再说,曾铣的罪名,也罪不至死啊。

  但是对于严嵩来说,事情不是这样的。

  如果曾铣是没有能力的大臣,那种因为攀附夏言而上来的大臣,严嵩反而能手下留情。毕竟,这样的人上来的时候,不是凭借自己的真本事,下去之后,也很难自己爬上来。

  他们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

  但是曾铣不同。

  曾铣向来以知兵闻名,虽然说夏言对曾铣有知遇提拔之恩,但是说一句不客气话,即便没有夏言,以曾铣的才能就没有出头之日吗?不,无非早晚而已,要知道统率十万大军,能如臂使指,这种指挥能力。就是放在现在,也是妥妥的高级人才。

  正如闻渊想保全曾铣,为国家惜才

  请收藏:https://m.diaojia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