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二十三章 弄座金狮回来_导演能有什么坏心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晚饭大家聊歌曲创作方面的话题,晚饭后杨树和濤姐谈起《桃子》里插曲。

  之前他就和濤姐说过,将写首两人对唱新歌,用在电影里。

  歌已经写好了,比较难唱,这段时间拍着戏就得开始练了,不能拖到后面单独再找时间练习,一旦忙起来不容易安排时间。

  晚饭是和助理以及工作人员一起吃的,八个人围了一桌。

  聊起歌曲创作,有个女孩问了杨树一个老掉牙却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杨导,您歌写得真的很好,不过咱们大陆创作型的歌手也真的不多,水平普遍不高,而且昙花一现居多,很少能够长期稳定创作。

  反而是湾湾从七十年代起就成了华语乐坛的中心,小小一个岛诞生了罗大佑、李宗盛、齐秦、张雨生、小虫等等能写会唱的……到现在周董也仍是乐坛标杆,我们至今也还没达到对岸鼎盛时期的影响力,为什么会这样?”

  相关讨论由来已久,不同的人把话题引向不同方向。

  杨树反问:“你觉得是什么问题?”

  “教育吧,我们的教育太古板,缺乏自由思想的氛围。”

  “可那边七十年代也不开放,老蒋搞的是铁腕,连学生服都和军装差不多。”

  为了避免小姑娘胡说八道,杨树先作了提示:“那边的歌基本都流行过来了,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绝大多数以校园民谣、爱情为主题,并没有多深的思想内涵。”

  有人插嘴:“流行文化不就这些,咱们开始搞流行文化时,也是从校园民谣搞起,模仿着走同样的路,比如当年《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杨树说了自己的看法:“其实道理很简单,中学课堂上教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七十年代湾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腾飞,流行文化崛起是必然结果,何况那时候全世界有一波音乐发展的潮流。

  经济腾飞萌生对文化的渴求,市场需求旺盛自然有利可图,一些有音乐才华的人就会疯狂挖掘自己的才华,拼命写出好作品。

  这是个市场,一切都是利益推动的,说情怀就扯远了。

  说得更明白一点,不是因为那边的人更有才华、思想更解放,而是因为人家经济起飞得早,更早吃饱了饭。

  唱歌这种事得吃饱了饭才有心情,富裕了自然受人仰慕,歌听久了自然成了经典,而人的喜好是可以被打造的,流行文化是势利眼文化,谁得势就跟着谁。”

  “那我们现在也有需求了,也得势了,为什么没有涌现出大量的人才,难道是市场机制有问题?”

  “是整个市场形态变了,音乐市场没之前好赚钱,想出头比原来难得多。

  比如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华语音乐市场,其实就垄断在几家公司手里。

  造星发唱片,一张唱片十几首歌,一首歌红了人也就红

  请收藏:https://m.diaojia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