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八章 历史的重新构建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届时才能水到渠成,让百姓尽量少受折腾。

  徐泽的计划是通过开采高丽铜和日本银,以及南洋贸易换得黄金,逐步增加本国的贵金属储备。

  待到国家基本统一,储备的金银总量也达到一个可观的数字,再依托发达的银行网络,方能正式开启贵金属货币和纸币相结合的币制改革。

  第四条政令为“并州令”。

  “并州”非汉末的青、凉、并、冀等十三州之中的并州,而是对大同政权治下设置不合理的府、州、军等行政机构进行合并调整。

  要搞明白徐泽颁布此令的原因,就得先了解宋、辽两国混乱的行政机构设置。

  赵宋行政区划为三级制,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是路—州—县。

  其中,州级单位又有府、州、军、监,府地位最高,州次之,军、监更低;县级单位有县、军、监。

  军、监有两级编制,既同州、县级,又不是州、县,非常混乱。

  辽国深受赵宋影响,五京道实际和赵宋的路级机构同级,而州级机构也大小不一,大的州下再辖州,可统十余县,小的州则仅辖一县,也非常混乱。

  治大国最重要的便是“统一”,唯有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方能弥合不同人群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矛盾,最终达到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颁布废奴令、授田令和均税令,都是为了逐步消除大同政权的南北差异,促进国家真正统一。

  但一个国家连最基本的行政机构设置都混乱不堪,还谈什么统一?

  任何行政制度的产生和演进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都是为了解决彼时统治阶级认为的主要矛盾,宋、辽两国混乱的行政机构设置也是一样。

  太过遥远且实际处于分裂状态的春秋战国勿论,只从秦朝一统天下说起。

  秦始皇横扫六国,强力推行郡县二级行政区制度,结果二世而亡。

  汉初吸取教训,郡县封国杂处,至汉武帝施行推恩令瓦解封国,把全国划分十三州作为监察区域,二级行政区制度变成了三级行政区。

  彼时的州虽是地方最大的行政区,但各州以刺史为监察长官,州刺史仅秩六百石,却能监察州级之下秩两千石的郡太守,是以小驭大,大小相制的手段。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大汉的中央却忙于权力斗争,在平定叛乱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宗室刘焉目睹朝纲混乱、王室衰微,起了不臣之心,欲求一地割据。

  其人乃向汉灵帝建言:“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天下。”

  汉灵帝也需借助地方力量制衡朝堂上的世家,乃同意刘焉之请,下诏恢复了汉成帝时废置的州牧之设,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

  请收藏:https://m.diaojia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