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血债必须血偿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地方机构,没有外交权力,正常情况下,大宋完全可以对这个无理要求不予理会。

  但傻子都知道大同河东路巡抚使张叔夜绝对没胆子擅启边衅,这件事背后只可能是大同朝廷的授意。

  至于这样做的目的?

  可能,也许,应该是防止大宋朝廷过度反应,引发两国全面战争吧?

  尽管大宋朝廷现下既没有胆子,更没有实力与同军全面对抗,其实更怕大同与本国全面开战。

  但现在显然不是纠结大同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

  以正乾皇帝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必有后手的习惯,大宋此时就不该想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而是集中精力应对接下来的危机。

  实话说,这一次大宋朝廷真的被冤枉了。

  当初,将门主导的太原府救援战大败,大宋就立即与大同签署了割让汾州以北土地的协议,其中便包含原辽籍归来人问题的处理。

  根据两国订立的协议,大宋要公开惩治擅自招诱、残害大同百姓的官员,相关结果须以国书形式报给大同,并负责找回仍然流落河东路南部各府州的大同百姓。

  协议签署后,教主道君皇帝就以尚书左丞王安中为庆远军节度使、河东路宣抚使知隆德府事,全力督导河东路各州府认真履行两国协议。

  王安中很清楚自己这趟差事就是替朝廷背黑锅,其人走马上任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深入州县,亲自督导归来人之事,不可谓不卖力。

  但以赵宋人浮于事的官场恶习和官绅勾结的现实,上面的相公老爷抓得再紧,下面具体办事的官吏也有的是办法做表面文章。

  结果,王安中腿都跑细了,亲自督办了月余时间,除了清出几个被人陷害的地主老财和不会为人的丘八、小吏外,再无所获。

  这样的结果也就勉强糊弄得过且过的大宋朝廷,可要是就这样报给大同朝廷,你说正乾皇帝会满意,还是不满意?

  另一方面,北面同军的行动却极其迅速。

  太原府之战后仅仅月余时间,同军就逼降府州折氏稳定了后方,转而陈兵边境,随时都能再次发动战争拿下整个河东路。

  而大宋朝廷直到这个时候还没能处理好因兵败而造成的人心浮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整顿内部,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再给大同开战的借口。

  收到河东宣抚使司急报,教主道君皇帝一日之内连下三道圣旨,催促王安中务必要办好归来人之事,万不可给大同出兵大宋的借口。

  天子就差挑明了说河东路的安稳直接决定大宋的国运,王宣抚若是完不成朝廷交办的任务,就是致大宋于万劫不复之地的历史罪人。

  王安中被逼急了眼,只能揪出几个之前应对同军南侵时最积极主动下令屠杀归来人的文武官员,作为“残害大同百姓的官员”上奏朝廷。

  显而易见,此举

  请收藏:https://m.diaojia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